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成因 成语成因
韩非子成语典故的特点和意义-韩非子成语典故的特点
tamoadmin 2024-11-04 人已围观
简介《韩非子》多是一些说理散文,其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这也是《韩非子》最具文学意味的一点。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还只是偶然用之,在《庄子》中虽大量使用,但都为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专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
《韩非子》多是一些说理散文,其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这也是《韩非子》最具文学意味的一点。
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还只是偶然用之,在《庄子》中虽大量使用,但都为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
韩非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专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怪诞神奇的寓言故事风格截然不同,韩非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等具有的讽刺力量,“矛与盾”等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
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像庄子寓言那样恢诡谲怪,但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如《外储说左上》中的“棘刺母猴”,三个人物各侧重其性格的一端,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韩非子》中的许多寓言,千百年流传不衰,“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什么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是大变革时代。诸子百家思想齐争鸣。寓言,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抽的新的文学形式诞生并发展,成为各家传播思想的新方式。《庄子》、《孟子》、《韩非子》等里面包含许多的寓言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绝大部分都来自这些经典的寓言。寓言,总是因它里面揭示的哲理而发人深省。现通过寓言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来谈谈庄子寓言和孟子、荀子、韩非子寓言的不同。
一、庄子寓言充满想象,既是他思想驰骋千里、自由浩荡的体现,又是他下笔潇洒,手法夸张的运用。“在庄子寓言中,有‘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鹏’,‘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蜗牛角上可以有两个国家,斧子可以劈去鼻尖上的灰点;栎树可以托梦,骷髅可以复生。”(李明珠《庄子寓言艺术之魂——想象与夸张》)这是浪漫主义的体现,庄子寓言里的事物多是不常见的,非常奇诡,与其他寓言相比应该是比较显著的特征。如“运斤成风”语见《徐无鬼》:“郭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这个工匠抡起斧子,呼呼生风,应声削去,把粉刷墙壁时鼻尖上沾了一点苍蝇翅膀大小的白粉削得一干二净,而鼻子完好无损, 郢城的那个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与这点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韩非子的寓言,他的寓言有大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
间典故的引用,特别是民间典故里塑造的一个智者和愚者形象深入人心。智者则如见蔡桓公四次的扁鹊,早早看出其病症。而守株待兔的宋人、买履的郑人、刻舟求剑的楚人等,愚也!读完他们的故事,我们都会会心一笑,反观自己,是不是偶尔也是这样的人。这些看出韩非子寓言有着鲜明的现实性。另外,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重“权术”,讲计谋的特点,比较与庄子的自然,这里的人心的尔虞我诈,战争的斗智斗勇,臣子和君王合合疏疏都是社会的国家政治的。如“远水救不了近火” 一段,鲁穆公为了结援晋楚两个大国,将有的公于派到晋国做官,有的派到楚国做官。犁组说,“孩子掉到水里丁,却跑到越国去请人来搭救,越国人虽然擅长游水,孩子一定活不了。已经失火了.却跑到海边取水回来灭火,海水再多,必定救不了火,这叫远水不救近火。当今晋楚虽然强大,而齐因离我们最近,你却不联合,鲁国的祸患大概无救了吧”
二、孟子寓言取材于生活,表现手法平实,与庄子夸张的手法不同。比如“齐人有一妻一妾”段,说的是齐国的一个人隐瞒家里的人到墓地去向那些祭祖的人乞求祭品,而回家却说与饮食者“尽富贵者也”,当其妾偷偷跟着去时,终于发现了真相,然后回来和嫡妻又骂又哭,叹“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这些细节逼真,生动形象得塑造了人物。我们都知道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非常强调品德的修养,要遵礼。揠苗助长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主观臆想。而且,庄子想自由是绝对的,而孟子想的仁政本身就有所依,那就是民。
三、荀子寓言也是不事夸张,与庄子不同,并且他的思想是唯物的,不信鬼神,对事物的看法积极辩证,而庄子则是消极对待,强调无为。《涓蜀梁》篇写到一人“愚而善畏”,怕鬼,怕到一路上心惊胆战,“径至其家,失气而”,看最后的一句评论“岂不哀哉”这正是荀子的态度,正是正确分析了那人的心理的论断。
《韩非子》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什么介绍如下:
《韩非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
韩非,又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写文字语言大胆幽默,所写的语言文字收录在《韩非子》中。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通俗易懂,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有些寓言故事变成了成语,以警醒世人。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的兔子。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兵不厌诈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蚕食鲸吞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吹毛求疵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道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焚林而猎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盖世无双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韩非子·解老》:“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故弄玄虚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寡不敌众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汗马功劳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