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成语典故专心致志和棋文化有关吗-专心致志和棋有关系吗
tamoadmin 2024-10-30 人已围观
简介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有: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棋逢敌手等。1、星罗棋布,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gluóqíbù,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出自《西都赋》。2、举棋不定,汉语成语,(拼音:jǔqíbúdìng),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3、棋逢敌手,汉语成语,拼音是qíféngdíshǒu,比喻彼此本领相当,
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有: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棋逢敌手等。
1、星罗棋布,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gluóqíbù,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出自《西都赋》。
2、举棋不定,汉语成语,(拼音:jǔqíbúdìng),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棋逢敌手,汉语成语,拼音是qíféngdíshǒu,比喻彼此本领相当,不相上下。出自《怀陆龟蒙处士》。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围棋的起源典故
说起围棋,那可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黄帝、尧舜时期。西晋有一位很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样也是张良的后代,叫“张华”,写了本书叫《博物志》,其中就说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书中还提到另一位上古贤王“舜”,觉得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够聪明,也曾制作围棋教子,在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就采纳了这种说法,甚至将围棋的发明的确定时间定在了公元前2356年。
南宋有一位大儒唤作“罗泌”,在他的《路史后记》当中,把围棋的故事讲的就更加精彩了。他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但是丹朱这家伙行为不好,是个问题少年,让老爹很头疼,有一次尧郁闷的来到汾水之滨,看到两位老神仙对坐松树下,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舜一看这两位仙风道骨,世外高人,一定有大智慧,就赶紧上前把自己的苦恼就都说了,想听听两位的高见。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就手指着沙道的石子说:此为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尧帝很开心,就向两位神仙学习了围棋,学好之后就把丹朱叫过来学,还别说,自从丹朱学了围棋,性格也沉稳了,也爱读书了,人也变聪明了,还成为了世界围棋界的始祖,据说还成了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围棋的三种起源说法
可见当初聪明的古人发明围棋的本意就是为了开发智慧!当然了自古围棋起源,也有的说是“占卜、星象”之说,也有的说是“为了军事作战”之说,以及起源于“河图洛书”之说。这三种说法是最有名的。军事作战之说,李夫子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古代战乱频繁,军事学知识逐渐积累起来,你看围棋的棋子是落在棋盘上,按照规则是不能移动的,表面上看起来是静止的,但是由于子与子的衔接,一旦活起来,那确是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这一个子落在棋盘上,你别觉得是孤立的,但是将它们串联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威力。
这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用兵作战讲究虚虚实实,确实是有几分相似的。据考证,两汉时期也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在《隋书经籍志》当中,还有棋谱被收入兵书的记录。而第三种说法就是围棋来源于河图洛书之说,历史上是最有名也是最有意思的。什么是河图洛书呢?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听说过?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图案。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千万别觉得好像河图洛书不过就是黑点、白点,横线、纵线,然后组成的图吗?有何玄机呢?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做的《周易》,它是起源于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正是源于河图洛书,而且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就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在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怎么相加,这个和都等于15,可以说十分的奇妙。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围棋的奥秘与神奇
那这跟围棋有什么关系?因为河图洛书的黑白点遵循的就是“单数为白点,属阳;双数为黑点,属阴”这个规律!看一下围棋的棋盘和棋子,再对比一下河图洛书的方形图案和黑点白点,还真的颇为神似,就算是不懂围棋,我们应该也知道,围棋别看规则简单,但是下法变幻多端,玄妙莫测,被称作人类智力游戏的最后一个堡垒,那跟河图洛书演化出的奕理有很多相通之处了!
白子代表的就是《易经》中的阳,而黑子代表的就是《易经》中的阴。黑白两色棋子与阴阳相对应,象征了黑夜与白昼的交替。经过科学统计,围棋下起来有“10的170次方”种可能性。而各位知道吗?宇宙中的原子数也只有“10的80次方”个而已,所以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围棋很高的地位,围棋也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君子们当作必修的功课之一,而前面讲到的开启智慧、锻炼思维、使人变得聪明等等,还只是围棋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观棋烂柯”的由来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了不了解围棋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烂柯”,这“烂柯”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名词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书中说道:“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翻译过来就是说“晋朝有一个人叫王质,有一天他在信安郡的石室山,去砍柴,忽然看到几个童子在大西边的石头上正在下围棋。这哥们也是个棋迷,就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西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这斧柄,也就是斧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绣得凹凸不平了。王质就非常奇怪,回到家里以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此事,有几位老者说,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去石室山打柴,误入了仙境,遇到神仙。仙境一日,人间百年。”后来人们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这也是“观棋烂柯”这个成语的由来。
弈秋讲棋磨练心智
当然了,这是神话传说,当不得真。可是在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书记录了许多关于围棋的故事,同样很精彩。比如说在《孟子告子上》这本书里,孔子的得意门生孟子就曾经给当时的齐威王讲过这么一个关于围棋的故事。他说在战国时期有个围棋高手叫做“弈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棋手。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的年轻人想拜他为师,其中有两个学生,一个十分的实在,是诚心求教,另一个大概就是想镀个金,然后沾点弈秋的名气。所以每回弈秋讲棋的时候,第一个学生都是聚精会神,而第二个学生就很不专心,老走神,探头探脑的朝窗外看。
最终在一代名师的教导下,第一个学生最终学有所得,而第二个学生就只能回家带孩子去了!孟子就通过这个故事告诉齐威王说,大王下围棋就如同做人、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贵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世间万物,莫不如此!这同样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
透过围棋看兵法韬略
那么还有一些史书,比如说在《蜀书费祎传》中讲过一个“费祎考棋”的故事,“费祎”是谁呢?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主要由他来掌握。由于三国乱世,蜀国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公务也是非常繁忙,可是“费祎”却游刃有余,非常的聪明干练。史书称他是“识悟过人”,小山高的文件搁他那,他只要眼睛一扫,就知道文件的主要内容了,堪称古代的扫描机,过目不忘,而且行政效率还极高。每天只有早晨和傍晚的时候稍微处理一下政务。其他时间这个“费祎”就是吃饭、喝水、下围棋。
而且要下围棋,就一定要下个天昏地暗,酣畅淋漓。当时在蜀国还有一位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大臣叫“董允”,曾经给“费祎”代班过一阵,他自己也想学着“费祎”早晚办公一会儿,剩余的时间下围棋,结果不到十天人就焦头烂额了,频频出错。其实董允就是在邯郸学步,他以为“费祎”下围棋好像是在玩,其实他是把棋盘当作沙盘,在执子、落子间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演练着自己的雄才伟略,思考着战争中可能会用到的奇谋良策。
话说公元245年,魏国大军当时直扑蜀境,情势十分危急,当时已经是大将军的“费祎”奉命出征,大夫“来敏”前来践行,希望和“费祎”下一盘围棋,作为告别!“费祎”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旁边一位将领一看,急忙加以阻拦,说:“将军,眼下魏兵就打过来了,十万火急,请您不要下棋了,专心对付魏军,好吗”?可是“费祎”却微微一笑说:“没关系,一盘棋而已”。于是两个人对坐,来敏是执白先行。看到这,懂围棋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对,咱们现在的规则不是执黑先行吗?其实那个时候他执白先行,“费祎”也没办法。
总之来敏这下起围棋来变化复杂,招招强手,就直接想把“费祎”赢了。可是“费祎”却是神色镇定,防守得法,看起来很平静,其实暗藏杀机,结果来敏一看对方防守是滴水不漏,无隙可乘,自己反而是越下越心急,越下越胆怯,其实破绽也是越来越多,最后只得是推盘认输!他起身恭贺“费祎”说:“大战在即,我之所以和你对弈。其实是想看看你的胸襟气度,现在我相信你是抵御敌人的最好人选。”果然,“费祎”到前线后是坚壁清野,凭险固守,使魏军久攻不下,露出疲态,魏军统领一合计,再若强行攻击,必为蜀军所乘,所以不得已全线撤退。这就是“费祎考棋”的典故!
围棋传奇之“天元定乾坤”
在宋代有一本书,叫《太平广记》堪称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你别看这是小说,但是有纪实性质的,这本书也是保留了汉唐时期社会文化的各种资料,从中可以寻觅、探索正史不载,或者载而语焉不详的种种社会心态、事项、风俗,其也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这本书就讲了一个“天元定乾坤”的传奇故事。话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民间有一个虬髯客叫做“张仲坚”,也就是比较有名的唐朝风尘三侠之一。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因为出生时长得太丑了,他爹就想着杀了得了,反正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种!后来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以后也是豪爽仗义,心有大志,欲起兵图天下。
他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就是后来唐朝的知名元帅叫“李靖”,这李靖是李世民的人,因为虬髯客知道李渊有个儿子叫李世民,好像是能文能武,气度非凡,就希望通过李靖的介绍,能和李世明见上一面,搞不好自己以后当上大王了,或者当上皇帝了,能让李世民当个下手。结果,张仲坚一见到李世民,立马是惊为天人,因为这小伙子帅气逼人、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张仲坚就自己心就先虚了,看来将来夺取中原和我没啥关系了!但是和李世民见都见了,来都来了,他就想试试李世民,就在棋盘上请求来切磋一下。
张仲坚是武林高手,他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求四子占四方”。李世民多聪明,就知道这哥们不是善茬,于是也是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这个位置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乾坤”。于是乎,两个人就开始在围棋盘上捉对厮杀起来!其实虬髯客“张仲坚”的棋艺那也是相当精湛的,自己还是挺有自信的,可是开盘李世民竟然主动让了四子,让他觉得必赢无疑,可没想到,李世民那才是当世的围棋高手,虽然说自己让了四字,但是他的第一手下在天元这个位置,始终掌握着主动,结果中盘过后,张仲坚所占的四个角已经被吃掉三个了!
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仲坚立马拖住了李世民的手说“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付于我否?”这一盘棋下来,张仲坚是彻底服了,他认为只有李世民才配得上是王者荣耀,于是就把全部的家产赠与李靖,以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自己黯然离开。后来李世民果真是开创了大唐盛世,而这个虬髯客混的也不错,自领10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南蛮扶余国主。这正是“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舍生非假命,带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孟子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及出处,欢迎阅读!
成语名字
专心致志
汉语拼音
zhuān xīn zhì zhì
成语解释
专一心思,集中精神。语出《孟子.告子上》。
成语出处
1、《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源)
2、宋.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陛下诚能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以求贤为事……自然天下向风。”
3、宋.陆游〈答王樵秀才书〉:“贡举之法,择进士入官者为考试官。官以考试名,当日夜专心致志以去取士,不可兼莅他事。”
4、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奚奴温酒》:“吁!彼女流贱隶耳。一事精至,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成语典故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主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后人尊称他为“亚圣”。当时人们对于齐王管理政事没什么成就,而孟子不加辅佐的事很不满意,但孟子说:“不要怪那齐王不够聪明啊!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让它在太阳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没有办法存活。我跟齐王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我离开,那些奸臣小人又来动摇大王的.决心,我就算能让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头,又有什么用呢?就拿下围棋的技能来说,这本来是个小技术,但是假使不能专心学习,就得不到它的精妙。
弈秋,是全国闻名的棋手,让他同时教二个人下围棋,一个专心一志,集中精神的听从老师的教导;另一个却心不在焉,老想着会不会有大鸟飞来,要如何拉弓射鸟等等。虽然二个人同时学围棋,但效果一定是不同的。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吗?不是,只因他没有专心学习罢了!”后来原文中的“专心致志”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指专一心思,集中精神。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出处
《孟子·告子上》
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释义
指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
故事
从前,有个棋手叫秋,由于棋艺高,别人叫他弈秋。有一次,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为他们两个同时上课。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教给他们,就非常仔细地给他们讲解。一个学生听讲非常仔细认真,一心一意地注意弈秋的讲解和分析,对旁的事全都不加理会。而另一个学生呢,看上去他也坐在那里,实际上却是心不在焉。他一会儿看看窗外的田野和树林,一会儿又听听天上的雁鸣。当他发现有好几只天鹅飞过,便想“要是能有一张弓,几支箭,射下一只天鹅煮来吃,那该有多好啊!"不一会,他又向窗外看了一眼,发现一只天鹅飞过,便起了射天鹅吃的念头。直到弈秋全讲完了,他也没在意。
这时,弈秋叫两个学生对下一局,看看他们究竟学得怎样。起先,那个开小差的学生凭着以前的基础还能勉强应付,可渐渐地就显出差距来。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从容有序,而老是三心二意的学生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了。弈秋一见;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学生说:虽然下棋只是一种小小的技艺,算不得什么大本事,但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好的啊!"
成语故事读后感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子的成语故事1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了人和用刀子,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和用政治害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5、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仁者无敌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7、何谓大勇
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侮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8、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9、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0、天吏无敌
尊崇贤达任用能人,让杰出的人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任职;市场上的货不收税,滞销的货物依法予以征购,那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市场做买卖;关卡只进行稽查而不征收税金银,那天下的行旅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耕种者只须助耕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那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田地上耕种;居民不必交纳苛捐和服徭役,那天下的民众都会高兴,愿意迁到这样的地方来居住。如果谁真的能实行这五项,那么邻国的民众就像父母那尊重他,要人们带领子女去攻击他们的父母,这样事情自有民人以来还没有成功过。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就是天吏,如此而不能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
11、明察秋毫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
12、缘木求鱼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孟子的成语故事21、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
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2、断机教子
根据孟子相关资料介绍,孟子一开始对学习非常有兴趣,可时间长了就开始厌烦了,常常逃学。被孟母发现后特别生气,当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将织布机上的经线全部剪断,并道:我织布供你读书不易,这织布机上的布全部都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今割断后无法再织。而学问亦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的,你的学习与我织布是同样的道理,你常常逃学如何可以成为有用之材呢”?
这就是著名的“断机教子”传说。后来再经过孟母三迁、断机以教的事,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与启发,至此以后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众所皆知的儒学大师。
:
作者简介
人物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公元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主要封赠
战国齐宣王在稷下学宫册封的第一任“上大夫”就是孟子。1083年(宋元丰六年),升邹国公。1330年(元至顺元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1530年(明嘉靖九年),奉为亚圣,罢公爵。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一直到民国3年,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民国24年改称亚圣奉祀官。
著作简介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直到清末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
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是,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读后感荐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和好友刘琨一起练习武艺。这样,无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由于本领高强,祖逖当上了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是祖逖,一个“闻鸡起舞”的青年,一个勤学苦练的模范,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或许还不需要“闻鸡起舞”,但是我们需要“闻鸡起舞”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简简单单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成语故事读后感2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其中有许多插图,非常吸引人。故事对我们启发很深,有教育意义。有《八仙过海》,《拔苗助长》,《画龙点睛》,《老马识途》,等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了宋国有一位农夫,他每天都要去田里老动,非常辛苦,这个农夫是个急性子,他每天回家前,都要量一量长了没有,可是,几天过去了,秧苗还是老样子。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农夫把秧苗一棵一棵的拔上来了一点。回家后,他还告诉儿子秧苗都长高了,儿子一听,觉得很奇怪,于是跑到田里一看,秧苗全都耷拉着脑袋枯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着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应该每天除草,除虫,施肥,秧苗才能长大。
成语故事读后感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虽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里面的内容很丰富,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个急脾气的人想让禾苗快长大,他每天都到田里看,嘴里还不停的说:“禾苗禾苗你快快长大,早点让我吃到香喷喷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长高了吗?说干就干,他一直忙到太阳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诉了妻子,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妻子听了忙跑到田里一看,吃惊极了,只见禾苗全部枯萎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是只凭着自己良好的愿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错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在耕地,忽然一只兔子撞在了树桩上,农夫高兴极了,捡起兔子回家饱餐了一顿,从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树桩旁,等着兔子过来撞。可是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他也没见到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农夫的田里长满了荒草,颗粒无收。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果,就在那等将是一无所获。
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我看了许多遍,但是还是很喜欢看,并且保护的很好,我会让它一直陪着我成长。
成语故事读后感4这本书里有742个成语故事,如:爱屋及乌、草船借箭、画蛇添足、画龙点睛、狐假虎威、打草惊蛇和赔了夫人又折兵等故事,在这些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画龙点睛”了!
这则故事比喻说话、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神来之笔点名要旨。
从前,有一个人,他非常擅长画龙。他画龙已经达到了出人意料的境界。最神奇的就是他画龙点睛的传说了。有一次,他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这四条白龙却没有画出眼睛。许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就问他道:“先生,您画的龙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一旦画上眼睛,龙就会破墙而去。”大家都不相信他说的,纷纷让他画眼睛,看看龙是否会飞出去。他再三解释,点了要飞出去,可大家执意要他画,于是,他拿起笔画了起来。奇迹来了,他刚画了两条龙的眼睛,就雷声大作,暴雨倾盆而下。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墙破裂了,大家一看,两条画眼睛的龙已经飞走了,而两条没画眼睛的龙还留在墙上。大家这才心服。
这本书又可以让我们知道成语,又可以增长知识,我觉得,买这本书值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5自从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后,我就爱上了成语,还经常和别人一起玩成语接龙游戏。
我喜欢听的成语故事有很多,比如:破釜沉舟、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南柯一梦、守株待兔、卧薪尝胆等。我喜欢成语的另一个原因是有很很多成语都说了一个怎样发愤图强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成语故事里学到很多道理。
有很多成语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卧薪尝胆是说古时候越王为了复国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为了激励自己不要忘记国仇家恨还经常尝苦胆。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有个人看上了别人家的铃铛,想去偷。但他知道一碰铃铛就会响,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我希望大家都能喜欢积累成语,从成语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成语故事读后感6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现在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么教也教不会。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
成语故事读后感7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成语故事》,书里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吸引着我,启发着我,引导着我。
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磨杵成针》这个小故事,讲的是李白小时侯读书很不用功,还没写完作业就跑出去玩。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拿着一根又粗大壮的铁棒在石头上使劲的磨着,李白看了感到非常的奇怪,就好奇的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说,她要把铁棒磨成针,李白感到非常好笑,觉得不可思议。老奶奶又说,只要功夫到家,自然可以成功,李白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从此,李白无论碰到了多大的困难、磨难,时刻记住老奶奶的话,最后成了一位诗人。从这则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要像故事当中的那个老奶奶一样,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铁棒也能磨成针。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坚信自己能做到,再粗的“铁棒”也会被我们磨成“针”。相信自己,不惧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最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成语故事读后感8暑期里做生日时,父亲送我的生日礼品是一本书《成语故事》。
看了这本书,我不仅知道了很多成语,并且知道了他们的来历。看了这本书,我还了解了很多我国历史上的知名人士,例如“磨杵成针”里的李白,我还学过他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呢。三顾茅庐里有三国诸葛亮和三国刘备。我最喜欢听父亲讲三国演义了。书里也有许多寓言故事。例如夸父追日、盘古开天辟地这些。
一个个成语小故事,好像打开了一扇扇历史时间的窗子,使我领略到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艺术。
成语,可谓是中华汉字的精华,每一个成语都是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悬梁刺股”、囊银映火”告知我想勤奋好学,不可以“玩物丧志”“愚昧无知”;办事不可以“急于求成”,应当“由浅入深”;和盆友要“患难与共”“风雨共舟”;看待他人要“和人友善”,不可以“心怀叵测”。
我谢谢《成语故事》来教我这么多到大道理!
成语故事读后感9从开学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一本好书——《成语故事》。
成语,可谓是汉语语言的精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每一篇文章中拿来便用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典故来源的故事。于是《成语故事》成了我很喜欢看的书。
《成语故事》 中经典的成语有以貌取人、水滴石穿、八面威风、一诺千金……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专心致志”这个成语。相传古代有位下棋的高手叫秋,他收了两名学生,秋认真地给学生讲课,有一位学生很认真的在听,并且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还有一位学生,人在屋里上课,但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他在想,要是有一群大雁飞过来,我要能射下来一只该有多好呀!他越想越着迷,不知不觉秋讲完课了。他让两个学生下棋,专心听讲的学生棋法娴熟,而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手忙脚乱,最终还是输了。秋告诉他的学生:学任何东西都要专心致志,不要心不在焉。
读了这个成语后,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学每样东西都要专心致志,不能像秋那位心不在焉的学生那样,上课不专心听讲,什么都没有学到。
成语故事读后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天地广阔,可以任由我们放飞思想,还可以让我们学习到许多知识: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爱屋及乌又是什么意思?九牛一毛有什么故事?神机妙算又有什么故事呢?《成语故事》这本书让我找到了答案。
我就说《神机妙算》这个成语故事吧!
它讲了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弄到十万支箭,诸葛亮笑着说好办,并将工期改为三天。周瑜暗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到期完不成,以军法处置。
诸葛亮要求第三天夜里调拨二十只战船,四周摆满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笑吟吟地邀鲁肃一同登上战船,船向江北驶去,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兵大寨。鲁肃惊问:“你要去送吗?”诸葛亮不动声色地劝鲁肃饮酒。这时大雾满江,曹操听说东吴来袭,认为这是诱敌之计,命令不许出战只用乱箭猛射。大雾散后,诸葛亮二十只战船上全都是箭,一数有十万多只,送到周瑜处复命,周瑜叹道:“他神机妙算,我根本比不上他。”
还有“一诺千金”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说到要做到,承诺的事情就必须办到,不能失信于人。
你们如果喜欢《成语故事》的话,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成语故事读后感11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我爱中国的文化,爱它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华成语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道德和理想......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可以得到教育意义的启示。
其中我比较喜欢勤能补拙的故事,它讲了白居易的故事,他不仅是唐朝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的好官。这与他的个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有关。他认为:一个人天生的资质是很重要的,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天资差一点没有关系,关键要勤奋,勤奋了就能弥补笨拙的缺憾!现实生活中,笨并不代表成绩不好,聪明也并不代表成绩好,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成绩!
古人好学求知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的优秀榜样。我要“勤能补拙”,认真学习,不负父母的期望!
成语故事读后感12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成语故事读后感13我不喜欢学成语,因为成语都是四个字,也不好理解。妈妈为此总生我气。
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书,妈妈与你一齐阅读此书,而且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你肯定会十分喜欢此书的,喜欢学成语的。这天妈妈抓我一齐阅读《成语故事》书,翻开书妈妈给我一边读成语一边讲成语的故事,我发现里面有许多我没学过的成语和没有看过的故事。
让我难忘的是《专心致志》这一篇讲的是:两个人拜著名棋手弈秋为师,学棋的时候,认真地听讲,乙却心不在焉。结果,甲的棋艺越来越高,乙的`棋艺还是一样。
弈秋语重声长地对两个学生说:下棋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至。
还有的故事是《愚公移山》的资料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了有儿子,儿子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能够成功。
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没想到,我真的喜欢上了成语,原先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啊!
成语故事读后感14这学期,老师推荐我们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中华成语故事》了,它里面有许多成语故事,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书里面的成语很多,有精忠报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卧薪尝胆等。其中,我最喜欢要数《精忠报国》这个故事了。它写的是抗金名将岳飞在参军之前,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到了军中,打了很多胜仗,后来做了元帅,带领岳家军南征北战,不断打败金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我觉得祖国养育了我,我现在必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另外还有我喜欢的一个故事《卧薪尝胆》写的是越国和吴国打仗,越王勾践只好去求和,并带着夫人到吴国做了三年的奴隶。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越王勾践时刻不忘耻辱,最后终于除掉了吴国,报仇雪恨!
成语故事读后感15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翻看一本成语故事书,一个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位农民将秧苗种入田地中,因为性子急,希望快点成熟,便将秧苗都拔高一些,还叫他儿子也来看他的杰作,等他和儿子一同赶到田地时,那些可怜的小苗早已枯了,这下招来了大家的讥笑。于是,便有了《拔苗助长》这个典故,它时时提醒那些没有耐心的人,不要因为一时性急而误了大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拔苗助长的悲剧时时在发生。高考落榜者自杀有吗?有。因辜负父母期望而自杀有吗?也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成功者,必定也有失败者。天下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成功者。于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进行早期教育,四五岁便让他们参加培训班,即使呆在家中也是便让他们多做家庭作业。低年级做高年级的作业已经屡见不鲜,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是不是太多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爱玩,他们爱自由,他们并不都是神童,过多的作业也不可能使他们都成为神童。拔苗助长的行为会扼杀孩子们的童年,更会使他们失去很多学习的兴趣,这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读读《拔苗助长》的故事。
;100道经典国学常识题,你能答对几题?
1、举棋不定: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骄奢残暴,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后来,宁惠子临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便嘱咐儿子宁悼子一定要将卫献公迎回卫国。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便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有一个大夫说:“想十二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会很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个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就会招来灭族之祸。”但是宁悼子独断专行,不听劝说,迎回了卫献公,最后果然被献公用计除掉了。
2、棋逢对手: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3、观棋烂柯:故事讲的是晋朝一位叫王质的樵夫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下围棋,于是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凸凹不平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打柴时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剑侠世界魁星问答
100道经典国学常识题,你能答对几题?
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 孔子 B 、屈原
0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A、下棋 B、战场 C 、戏台
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 、《史记》 C 、《三国志》 D 、《左传》
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
A、 东 B、西 C、南 D 、北
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 、颜回
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 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庄子》
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 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 、 李广
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 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景德镇 、朱仙镇 、佛山镇
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 B 、《短歌行》
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A、空穴来风 B 、三人成虎
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
A、名 B 、字 C、号
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35、?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 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 岳母刺字
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三玉玺
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A、道是无晴还有晴
B、也无风雨也无晴
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 B、不是
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 B、北狮
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 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
A、 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 杜甫
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 B、泰山
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 孟子
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 尺
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A、 伍子胥 B、范蠡 C、 屈原
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 宋玉
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A)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7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A、玄 B、皂 C、青 D、苍
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
A、班昭 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
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
A、苏轼;B、陶渊明
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
A、王安石; B、寇准
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 B、孝悌
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
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
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87、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
A、杏月; B、桃月 C、榴月 D、荷月。
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 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鞠躬尽瘁,而后已。
9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A)
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
A、欲把心事付瑶琴; B、一弦一柱思华年;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98、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渭分明。
99、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C)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
100、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
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
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
魁星巧问问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前言
一、题目数量较多,可使用Ctrl+F进行搜索
二、部分资料来源于逍遥网和百度百科,但在现实核对中发现有些答案与游戏中所给的答案不一致,估计是出题者疏漏,或是鄙人学艺未精
三、本资料给出的答案,部分未给出解析的,或是众所周知、无须解析的,或是未能确定答案的,请诸君斟酌
四、本资料所收录的问题有限,后期的增录和勘误工作还有赖于诸位的支持
1、白族姑娘头上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
注:大理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景唱绝天下。在白族,最美丽的姑娘被称做“金花姑娘”。白族姑娘的服装和头饰均以白色为主,衬以鲜艳的花边,极富民族特色。其头饰的左侧有一束长长的白绒线,垂挂在胸前,人一走动,就前后左右摆动,使姑娘们显得格外俊逸,若有微风拂来;天生爱美的白族姑娘生活中离不开花,她们用五彩的丝线,把山茶花、杜鹃花绣在自己的头饰上,花随人走,人伴花行;头饰的顶端是一弯毛茸茸的白绒线,白得耀眼,可与苍山顶上的皑皑白雪相媲美;整个头饰的形状呈月牙形,特别是那一弯五彩的花边,与倒映在洱海的一弯新月交相辉映。白族姑娘的头饰集“风、花、雪、月”于一身,表达了白族姑娘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一般以什么形象排头?仙人骑凤
3、“结发”在古代结婚中代表什么意思?夫妻把头发束在一起
注: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结发也指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
4、“拜床母”是哪个地方的七夕风俗?台湾
5、在苗寨中的首领一般被称为什么?苗王(貌似与金山给的答案不一样,斟酌着回答吧)
注:千人以上叫苗王,千人以下叫苗皇。“苗王”一般系历史上苗族部落领袖的尊称。所谓“王”,就是君主,是统治者。在氏族、部落中是首领。在历史中,整个苗族就没有统一的首领,也没有普遍人神崇拜。所谓的“苗王”,具有时代性、阶段性、地域性或事件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事件,“苗王”的称谓、“苗王”的代表性、“苗王”的感召范围和管辖范围不尽相同。谓之“苗王”,可以是原始社会、农村公社的氏族首领,可以是公认、推选的“款首”、寨主、“土官”,可以是长官司、土司,可以是大寨领主、小寨长老,可以是义军首领,也可以是传说中的人神化身。
6、七夕又被叫做什么?乞巧节
7、与男子相关的七夕活动有?拜魁星
8、在迎仙活动中能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什么?得巧
注:穿不到的叫“输巧”
9、牛郎的前世是什么?神仙
10、老牛为什么被贬到凡间?帮牵牛织女说话
注:老牛本是天上的金牛星
11、七夕是我过那个民族传统节日? 汉族
注:百度百科也说是汉族的,应该说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单论“七夕”和“乞巧”应是汉族的节日无误
12、“迎仙”是中国哪个地方的特色七夕风俗?广州
13、投针验巧是什么朝代开始盛行的风俗?明清
注:穿针乞巧——始于汉,流于后世;喜蛛应巧——始于南北朝;投针验巧——盛于明清;晒书?晒衣——始于汉,兴于魏晋,时有浮夸之风
14、牛郎织女相会时候是什么鸟搭桥?喜鹊
15、关于牵牛织女最早的描述出自于?诗经
注:《诗经 小雅 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16、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
17、那个不属于孔子的“益者三友”?答:友柔
注: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甜蜜七夕,浪漫不息”出至哪首诗词?《七夕》谭白
19、牛郎的牛是什么? 黄牛(南阳)
20、“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是古代哪位诗人?(唐)罗隐《七夕》
21、以下哪一个不是“七夕”的正确别称?少女节
注:七夕别称包括——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22、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以下哪部著作?《春秋》
注:据史书《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
23、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谁写的?(唐)权德舆《七夕》
24、以下那个成语典故跟(围)棋文化有关?专心致志
注:《孟子-告子章句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5、在七夕这一天,人们除了拜织女还拜哪位神仙?魁星
注:魁星主文事,俗传七月七日为魁星生日,故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须于七夕当日拜魁星以求状元及第。
26、牛郎织女拥有几个孩子?两个(一男一女)
27、七夕是哪个星宿的生日?魁星
注:所谓魁星,指的就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天枢星,它是我国神话当中主宰文章的星宿,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28、重阳节是每年什么时候?九月初九
29、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谁写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30、七夕是哪种动物的生日?牛
31、苗寨中的首领一般称为?苗王
32、传说中阻挡牛郎织女的银河是什么?王母娘娘的簪子
33、牛郎第一次遇见织女的地方?碧莲池
34、与女子相关的七夕活动有?穿针
35、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写的是哪位古人?王昭君
36、哪个不是我国的民族?赛亚族(不知道是不是《七龙珠》里才有这个种族的?)
37、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出自什么?(唐)宋之问《七夕》
38、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谁的诗?(宋)晏几道
39、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是谁的诗句?(宋)杨朴《七夕》
40、在苗寨里,情敌相争,苗王就组织比赛,获胜者便最有权利娶他所喜欢的姑娘。这个节日是?斗马节
注:斗马是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瑶族传统文体活动。相传,这项活动源于一项婚姻裁决。据说,5OO年前最能盈得姑娘爱情的是斗马能手。因此,每有情敌相争时,苗王就组织斗马赛。获胜者便最有权利娶他所喜欢的姑娘。经过后来的演变,斗马受到众人的喜爱,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每逢传统节日都有斗马,它已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为了满足苗族同胞的文化需求,1987年,融水县人民政府将11月26日县庆日这一天定为斗马节。
41、“迎仙”中 穿七枚针孔的姑娘称为?得巧
42、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初遇织女,拿走了织女的什么?衣服
43、织女所织的衣服传说中称为什么?天衣
44、七夕的祭物“磨喝乐”是指?玩偶
注:“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45、牛郎每年都怎么带着他和织女的孩子去遇织女相会?扁担挑
46、中国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五牛图
注: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47、为何“七夕”又称“香日”?织女抹粉涂香所致
48、七夕节别称包括哪些?
七夕别称包括——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49、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芦笙节
50、牛郎在哪里碰到他的牛?伏牛山
51、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哪个?破釜沉舟
52、“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是哪篇文章里的?王勃《七夕赋》
53、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文武
54、唐朝规定了七月七是什么节?晒书节
55、在江苏的每年会举行的七夕节目是什么?七夕香桥会
注:在江苏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 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 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56、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正确方位?织女星于东
注:织女星,位于银河以东、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的一颗星,属天琴星座,距地球约二十七光年,呈青白色,是该星座中最亮的星,表温高达10000°C。织女一是天琴座中的一颗亮星,学名叫天琴座α[Lyra-α]。它是夏夜星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平时,人们都叫它织女星[Vega]。在西方,称为“夏夜的女王”。
57、泼水节向人泼水是寓意?吉祥如意
58、织女是王母的什么人?孙女
注:民间传云,织女为天帝孙女,王母娘娘外孙女,于织絍之暇,常与诸仙女于银河澡浴。
59、牛郎的老牛是天上哪颗星?金牛星
60、孔子学生中最擅长做生意的是谁?子贡
注:端木赐,字子贡,(前520~前456)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
61、牛郎和织女的媒人是谁 ?老牛
62、以下是七夕的食品的是?巧果
注:巧果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63、七夕兰夜,人们都是在哪里倾听谷说的“天河夜话”?南瓜棚下
64、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学名是什么?牛郎星属天鹰座,织女星属天琴座
注:河鼓二,即天鹰座α星,俗称“牛郎星”。在夏秋的夜晚它是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银白色。距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左右,呈银白色,自转一周为7小时。呈扁圆形,其赤道半径为极半径的1.5倍,发光本领比太阳大8倍,目视星等为0.77等。它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古代传说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实际上牛郎织女相距16光年。即使乘现代最强大的火箭,几百年后也不曾相会。牛郎星两侧的两颗较暗的星为牛郎的一儿一女——河鼓一、河鼓三。传说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一儿一女在追赶织女。夏天,牛郎星和织女星、天津四星构成了“夏季大三角”。牛郎星位于大三角南端。
65、下面哪个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传说?《牡丹亭》
66、“七娘会”是什么地方的七夕风俗节目?广东(广州有“七姐诞”)
注: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据参加过民国年间的“拜七姐”活动的老人回忆,广州西关一带,尤为盛行“拜七姐”。活动一般是在少女**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临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凑起一些钱,请家里人帮忙,用竹篾纸扎糊起一座鹊桥并且制作各种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厅堂中摆设八仙桌,系上刺绣台围(桌裙),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红巧物,大显女儿们的巧艺。
67、七夕巧果什么时候街上有卖的?宋代
68、七夕什么时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
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9、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谁的诗?(唐)李贺《七夕》
70、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谁的诗?(唐)白居易《七夕》
7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谁的诗?(唐)杜牧《秋夕》
72、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谁的诗?(唐)徐凝《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