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成因 成语成因

打油诗是什么诗-三首最出名的打油诗四川是什么

tamoadmin 2024-10-19 人已围观

简介1. 关于的打油诗诗句 2. 打油诗关于吃的诗句 关于的打油诗诗句 1.形容亡的诗句 悼亡诗 [清]王士祯 陌上莺啼细草薰, 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 岁岁花开一忆君 悼亡吟 [元]郑禧 特写青笺几往来, 佳人何自苦怜才。 伤心春与花俱尽, 啼杀流莺唤不回 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见元

打油诗是什么诗-三首最出名的打油诗四川是什么

1. 关于的打油诗诗句

2. 打油诗关于吃的诗句

关于的打油诗诗句 1.形容亡的诗句

悼亡诗

[清]王士祯

陌上莺啼细草薰,

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

岁岁花开一忆君

悼亡吟

[元]郑禧

特写青笺几往来,

佳人何自苦怜才。

伤心春与花俱尽,

啼杀流莺唤不回

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唐]白居易

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

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

别李郎中

[唐]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悼亡三首

[北宋]梅尧臣

结发为夫妇,於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泪涟涟。

悼亡三首

[北宋]梅尧臣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悼亡三首

[北宋]梅尧臣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沈埋向九泉。

2.关于亡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顾我于今归去也,白云堆里笑呵呵——袁枚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袁崇焕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千古艰难唯一——曹操 一岁春回即一,为君零落终如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相许。——元好问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明)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 彭殇徒自异,生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白居易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偈是神唇边的笑。——李金发《有感》 夜台渺渺魂归处,差胜人间叹路穷。

——潘崇体(清) 误落人间七十年,今朝重返旧林泉。嵩山道侣来相仿,笑指黄花白鹤前。

——严我斯(清) 生在阳间有散场,归地府有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它乡。

——唐伯虎 如此江山怒不平,中原无主倍增愁 ——蒋翊武(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战时总司令)。

3.关于去世的诗句

三首原创,作者晓月

之一,现代诗

总在临睡前的一刻

感觉你就在窗前 和我面对面

不想让你听到我的啜泣

不想让你看到我的泪眼

可是思念骤然袭来

已成了一种习惯

总在身边的欢笑声里

感觉你就在电波的另一端

因为没电才把手机关

好想听到你熟悉的声音

好想对你说出我心底的万语千言

因为没有你的欢笑 也与我无关

因为失去你的心灵已是荒原

总在人来人往的喧嚣街道上

感觉你就在半空静静看

视线只围绕在我的身边

哪怕我的容貌那么不出众

哪怕我的着装那么不起眼

只是你知道我要去的每一个地方

也知道我的行走路线

之二,古诗词

生若、亦生,

生生天有命。

前世有缘了今生,

来生相守三生幸。

人生如盏灯,

不求人间永长明。

愿照黄泉路,冥乡鬼神惊。

一切魔障随云散,月明风清。

不用众里苦寻他,

两灯遥相映,心中晓月明。

之三,现代诗

精神对生命说: 生命对精神说:

你在故我在 你在故我在

你在,我有形骸 你在,我丰富多彩

你无,我游荡飘忽、何处依附? 你无,我如失双目聋哑怎度?

4.关于人的诗句

1、《为薛台悼亡》——唐代白居易半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译文:一边是就要枯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2、《梦微之》——唐代白居易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译文: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代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

译文: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的穷人有谁去埋葬。4、《出塞》——清代徐锡麟只解沙场为国,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哪里需要使用马的毛皮把自己的尸体裹住运回家乡呢。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译文:两人一生一,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5.关于去世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去世的诗句有1.《送僧归日本》年代: 唐 作者: 钱起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2.《拟古其八》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

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3.《送柳道士》年代: 唐 作者: 钱起去世能成道,游仙不定家。归期千岁鹤,行迈五云车。

海上春应尽,壶中日未斜。不知相忆处,琪树几枝花。

4.《题嵩阳焦道士石壁》年代: 唐 作者: 钱起三峰花畔碧堂悬,锦里真人此得仙。玉体才飞西蜀雨,霓裳欲向大罗天。

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5.《偶作》年代: 唐 作者: 冯道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6.有关去世的诗句

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诗很长,但最后四句很出名,如下: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原诗如下:有生必有,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打油诗关于吃的诗句 1. 关于吃的诗句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饮食风情诗词选

甘薯

青藤绿叶满畦爬,胖体红颜串串瓜。

貌不惊人心地美,浑身是宝献农家。

花生

田野山坡尽是家,丛丛绿叶衬黄花。

深埋根底长生果,不露锋芒品性嘉。

燕江美食园小吃

几回光顾齿留香,美食名园耐品尝。

花样繁多风味足,民间小吃韵悠长。

葡萄

葡萄架下溢清香,瓜果垂涎任品尝。

靓丽姑娘歌伴舞,甘甜美味永珍藏。

够不够?

2. 关于吃的诗句,谁有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食猪肉》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是时也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真管。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 陆游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 吃茗粥作 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煮粥行 尤侗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食笋 白居易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五古·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现代的诗词: 甘薯 青藤绿叶满畦爬,胖体红颜串串瓜。 貌不惊人心地美,浑身是宝献农家。 花生 田野山坡尽是家,丛丛绿叶衬黄花。 深埋根底长生果,不露锋芒品性嘉。 燕江美食园小吃 几回光顾齿留香,美食名园耐品尝。 花样繁多风味足,民间小吃韵悠长。 靖安椪柑吟 形美味浓鲜果珍,健脾润肺九州闻。 产销两旺年超亿,绿色“香田”出国门。 靖安娃娃鱼 濒危物种叹珍稀,繁育放流举世奇。 翘企明年鱼上市,佳肴佐酒欲涎垂。 绿色食品 天然食品神,返扑又归真。绿色无污染,清醇可健身。 田畴千里碧,棚室四时春。淡饭粗茶饱,青蔬弥足珍。 绿水茶苑品茶 温馨雅室正阳春,宾至如归笑语频。 冷气舒身身解暑,热茶润口口生津。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绿韵悠悠今胜古,香茗似酒醉游人。 行香子·清水笋 沐浴春阳,毕露锋芒。一宵间、列队成行。下山进厂,净体清裳。看料精选,工精制,品精装。 天然美食,绿色家常。透晶莹、展玉飘香。畅游商海,远渡东洋。喜绽千花,旺千户,举千觞。

3. 关于吃的诗句有哪些

1.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 《食猪肉》

[宋]苏轼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是时也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真管。

3.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4.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5. 《食笋》

[唐]白居易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6. 《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7. 《朝中措·身闲身健是生涯》

[宋]范成大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8.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 《山居食每不肉戏作》

[宋]陆游

溪友留鱼不忍烹,直将蔬粝送余生;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

莫笑开单成净供,也能扪腹作徐行。

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

10.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 跟吃有关的诗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5. 描写吃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

6. 关于吃饭的诗句

1、《行行重行行》汉代:佚名

原文: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4、《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宋代:陆游

原文: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

译文:蓼菜嫩芽鲜嫩翠绿,饭桌上欢声笑语。望着那人没有把饼分出来,老了不知道还有几年春风。

5、《煮粥行》清代:尤侗

原文: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译文:去年送米的时候有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有几百人。去年领米的有完整的衣服,今年看见领粥的都瘦的皮包骨了。

盘点苏轼兄妹互怼的打油诗,苏小妹果真是才女吗?

1.求关于阆中的诗歌

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杜甫的阆山歌

阆山歌(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阆水歌(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因相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滕王亭子(杜甫)

君王亭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元稹)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与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曲池东园十咏之一(文同)

水似珠珰入,池如玉盘开。

临流惟自适,鱼鸟莫相猜

题目不详(陆游)

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

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

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

阆中作二首(陆游)

残年作客遍天涯,下马长亭便是家。

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淡阆中花。

擘笺授管相逢晚,理鬓熏衣一笑哗。

惧是邯郸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

阆中作二首(陆游)

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

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古人。

遨乐无时冠巴蜀,语音渐正带咸秦。

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

仙鱼驿(李处讷)

少年尝读少陵诗,寤寐城南天下稀。

锦屏山色行看远,阆苑风光与愿违。

回收玉台山下路,黄粱初熟梦成非?

阆苑十景(锦屏春色)(杨瞻)

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

风光环绕读书洞,云物遥连纟散盖山。

烂漫百花春剩去,翱翔双鹤夜邀还。

冲天松柏真摩日,我欲凌空信手攀。

阆苑十景(嘉陵秋水)(杨瞻)

一曲长江南绕城,金风出动自澄清。

浪随远渚抑扬去,月到中天闪烁明。

蒲柳风前傍岸落,蛟龙水底见槎惊。

渔翁为怯烟波冷,故缆轻舟向树横。

阆苑十景(云台先风)(杨瞻)

仙观崚嶒占绝顶,俯临巨壑约千寻。

森森乱柏盘山古,漠漠白云锁洞深。

丛竹出墙连碧玉,野花压草衬黄金。

兴豪长吟谷声应,惊起玄猿度远岑。

阆苑十景(颐神古洞)(杨瞻)

石悬崖脚尽封苔,崖碍柴门半扇开。

万木茂时铺锦绣,半山平处寄亭台。

云辞老树飞扬去,江抱chan岩环绕来。ps:哪个chan字找不出来,我也不知道它究竟念什么,左边是一个山,右边是一个馋的右边部分

载酒披襟寻胜赏,名花奇卉织成堆。

阆苑拾韵:白塔好似在江边,奎星提笔点状元。锦屏坐地纯阳主,玉带浮桥接南关。华光四壁文风显,盘龙来脉落平川。陈母教子三学士,滕王阁里会神仙。(子午线)

2.求关于阆中的诗歌

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杜甫的阆山歌阆山歌(杜甫)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阆水歌(杜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因相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滕王亭子(杜甫)君王亭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元稹)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与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曲池东园十咏之一(文同)水似珠珰入,池如玉盘开。临流惟自适,鱼鸟莫相猜题目不详(陆游)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

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阆中作二首(陆游)残年作客遍天涯,下马长亭便是家。

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淡阆中花。擘笺授管相逢晚,理鬓熏衣一笑哗。

惧是邯郸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阆中作二首(陆游)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古人。

遨乐无时冠巴蜀,语音渐正带咸秦。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仙鱼驿(李处讷)少年尝读少陵诗,寤寐城南天下稀。

锦屏山色行看远,阆苑风光与愿违。回收玉台山下路,黄粱初熟梦成非?阆苑十景(锦屏春色)(杨瞻)古阆城南别有天,幽奇端不类人间。

风光环绕读书洞,云物遥连纟散盖山。烂漫百花春剩去,翱翔双鹤夜邀还。

冲天松柏真摩日,我欲凌空信手攀。阆苑十景(嘉陵秋水)(杨瞻)一曲长江南绕城,金风出动自澄清。

浪随远渚抑扬去,月到中天闪烁明。蒲柳风前傍岸落,蛟龙水底见槎惊。

渔翁为怯烟波冷,故缆轻舟向树横。阆苑十景(云台先风)(杨瞻)仙观崚嶒占绝顶,俯临巨壑约千寻。

森森乱柏盘山古,漠漠白云锁洞深。丛竹出墙连碧玉,野花压草衬黄金。

兴豪长吟谷声应,惊起玄猿度远岑。阆苑十景(颐神古洞)(杨瞻)石悬崖脚尽封苔,崖碍柴门半扇开。

万木茂时铺锦绣,半山平处寄亭台。云辞老树飞扬去,江抱chan岩环绕来。

ps:哪个chan字找不出来,我也不知道它究竟念什么,左边是一个山,右边是一个馋的右边部分载酒披襟寻胜赏,名花奇卉织成堆。阆苑拾韵:白塔好似在江边,奎星提笔点状元。

锦屏坐地纯阳主,玉带浮桥接南关。华光四壁文风显,盘龙来脉落平川。

陈母教子三学士,滕王阁里会神仙。(子午线)。

3.求一个关于阆中特色的打油诗

送条鲤鱼就算'厚礼'? 啥年代的淳朴官员啊?要反映的是现在,那这首诗简直就是在歌颂一位极其清廉高尚的主任啊~~

看这描述,简直令人心酸,一个收礼的官员,居然会对一条鲤鱼饥渴到这份上,那是有多久没吃肉了啊~如果是一个惯于受贿的官员,还至于这样么?现在连市场买煮花生的估计都已经对鲤鱼肉不屑一顾了吧……说明这主任平时生活节俭,收入微薄,实在是一个清廉不贪的好官啊……

这打油诗,只适合描述物资极度贫乏的上世纪60~70年代,连85年以后,基本也都不太适合当时国情了。

望采纳~~~~~~~~~~~

4.形容阆苑的诗句

第一首 唐朝杜甫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第二首 唐朝杜甫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第三首 《中华光楼》巍巍千载镇江楼,阆苑风光一望收。

绿水青山绕城廓,朱檐碧瓦卧江流。剑门浩气荣新市,巴岭雄魂铸古州。

蜀汉胜迹今历历,凭栏阅尽几春秋。第四首《我在阆中等你》。

啊,古城风声水起,勾起千秋的思绪,风水浸润的老街,又下起了剪呀剪不断的雨。凝望蜀道马蹄,梦回千古传奇,江山如此多情,啊,有我怎能少你。

在这天人合一的地方,唉,来了再不想离去!你何时归来与我相聚?梦中盼你,心中想你,我在阆中等你。 第五首 一个秋阳明丽的日子,我来到古城阆中。

阆中地处嘉陵江中游,三面环水,北面接山,实为半岛。因城在阆山阆水间,故名。

说阆中是古城,确非虚言。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一段时间曾为巴国都城,秦灭巴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设县至今,已逾2300年。

阆中古城在阆中新城之南,它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我国保护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走在棋盘式的、纵横交错、店铺琳琅的街巷上,那全木结构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门窗,廊柱檐头的灯笼,迎风招展的幌子,都足以令游客的眼睛闪出新奇的光。

大街小巷,处处飘溢着浓浓的醋香,商铺里,整齐地堆码着大坛小罐的保宁醋,粗糙而平整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古城的深处。古城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以华光楼为中心,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越往下走,街道越是弯曲,就如一个个河湾的拐角处,冲击成的沙滩,在沙滩的弧形处,两株硕大的黄葛树在街边伸出一片巨大的绿荫,也许正是这片绿荫,树下的青石板上,围墙的砖缝中,长满了青苔,微风吹过,凉意就如蚂蚁,瞬间爬满你的全身。

树下摆有两把竹椅,两位老人躺在椅上,手摇蒲扇,叶缝间漏下点点光斑,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老人眯缝着眼睛,很享受,很悠闲,光线一寸一寸挪移,我就此明白了时光的游走和停滞。阆中古城确实是一个让人沉醉向往的地方,古城里虽然人很多,但仍然有许多清幽的巷道,古城里的建筑似乎依然能展示出历史的过往。

古城的寂静让人的心不在浮躁,让人像进入了梦幻,像进入了某个封建王朝。街道和房屋不带有现代都市的冷漠,过往的人们闲适自在,当地的人们,多数做着他们祖辈千年前就具有的商业,古城所透现的一种超脱气质和文化,让人魂牵梦萦,让人不能忘怀。

古城大街非常干净,就是偶尔掉下的片片落叶,间或地铺在青石板地上,有的平静地躺着,与泥**的青石大街相映成趣,有的卷成青**相间的筒状,就如平静的沙滩上零星地散落着一只只的海螺,相机扫过,留在相机磁盘上的影像就仿若一幅淡墨写意图,宁静、典雅和纯洁。有微风吹来,地上的枯叶有的纹丝不动,有的却上下翻飞,挪移了原来的位置,这幅图画也随之变化,此时漫步阆中古城,你就会感觉进入到一幅画中了。

古城的美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还包含文化内涵上的,一条嘉陵江,一栋楼,一座宅院,一条街名,一个古玩,一份美食,甚至是一颗树,都有着它们的故事和传说,而古城里的建筑风格遵循了易经里所说的阴阳五行、两仪四象以及伏羲八卦,并且古城环水而建,将水与地脉恰当地结合起来,又符合中国自古就有的风水说,因而嘉陵江的水与古城相得益彰。

出了南津关,,两眼泪不干:要想回四川,难于上青天. 什么意思啊。。。急!

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这一门三词客指的就是四川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三苏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谓家喻户晓。特别是苏轼,更是留下子不少佳作,至今无人超越。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太多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甚至美食家。而世人对苏东坡的印象,或是《江城子》中“十年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或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洒脱;亦或是《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释然。但多数人,却没见过东坡先生调皮、可爱的一面,或许这一面只有他那个叫苏小妹的嫡亲妹妹见识过。

苏洵除了有两儿子外,还有个女儿,名唤苏小妹,受哥哥们的影响,是当地有名的才女。虽家世地位高,却十分活泼可爱,身上没半点大家闺秀的样子。苏轼对这个妹妹也是十分疼爱。小妹长得不丑,只是额头有些高,眼窝很深,相传这样长相的人聪明,苏轼却看不下去,有一次他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这首诗的意思很直白了:你人没到,额头就先进门了;就算有眼泪,因为眼窝深,擦起来都有困难。都说女孩子怕人说自己丑,何况大哥一出口就说到了自己的痛处,苏小妹妹有才,自然不甘心被哥哥欺负,当即回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意思是:你的长相也好不到哪儿去,你看你额头扁平,两眼离得那么远,关键是还一幅马脸,去年留下的一滴泪,至今都还只在腮远。苏轼听完,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得哈哈大笑。这样的兄妹之间的互怼可谓十分有爱了,果然是有文化的兄妹会玩啊。

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才女苏小妹长大成人了,但婚姻大事却成了一家人的心病。苏小妹长相一般,性格又泼辣,要求还高,才华比不过她的,她是看不上的。这可难坏了苏家父子,直到有一天,苏轼结识了当时的才子秦观,在黄庭坚的撮合下,便与苏小妹定了亲。就在结婚当日,苏小妹在洞房前又调皮地为难起了秦观。她要求秦观回答自己一个谜题才能入房: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就是“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原来当年黄庭坚给秦观介绍自己妹妹,秦观听说苏小妹长得不咋样,又不方便直接问,十分纠结,便想偷偷去看一眼。于是在苏小妹经常去上香的庙里扮了一名“化缘道人”,想见见**真容,后来真的见到了,他才放心地娶回了家。这个事其实苏小妹一直都知道,却没有道破,直到新婚之日才说,有人说这也算得上是“看破不说破”的大智慧了。

关于苏小妹的传说还有很多,但多数没有史料记载,不过看这些词诗,苏小妹果真才女无疑。

香菇打油诗

有两层意思 一个分句是一个意思 第一个是因为南津关是瞿塘峡的出口,瞿塘峡又十分险,所以出了南津关,因为路很难走很险,所以出来时两眼被吓出来的泪还没干。 第二个意思是,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 因为当时四川四面都是峡谷 深山,所以想要回去十分困难,艰难。 我就知道你在网上搜不到意思,因为前几天 ,我也搜了,没搜到,但我的老师讲了答案。嘻嘻~``- - ~不知道帮的到你不?

各位朋友,急求几条关于让返乡农民工就在家乡就业的广告语或者打油诗!!!急急急!!拜谢!重庆

大文豪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东坡自谑为“老饕”,即爱吃、贪吃之人。苏东坡著《老饕赋》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一词,由“饕餮”演变而来。饕餮原指传说中一种贪吃的凶兽,多见于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源出于《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古人把好吃之人喻为饕餮,苏东坡把自己比作“老饕”,并为之作赋,可见苏东坡对饮食文化之酷爱,他的确也在饮食文化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菜肴的制作、酒的佳酿、茶的烹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并留下了千古文墨。而老饕一词,此后便成为“美食家”的一种别称,老饕一词也成为饮食文化中的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个术语。从苏东坡的《菜羹赋》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菜羹仍是平常人家的主要菜食。羹仍然分荤素两种。有钱人家用肉作羹,而苏东坡当时经济拮据,就用菜作羹,所用的原料,是大头菜、萝卜、荠菜,加上豆粉。由于苏东坡十分强调烹调技术,对水、火、油都十分讲究,尤其是掌握火候,怎样才能煮烂,何时加豆粉为宜等等,都很有经验。所以他将最普通的素菜加豆粉,能制作出最美味的菜羹。这种羹,后人叫做“东坡羹”。名士文豪为菜羹扬名,成为一道名菜。“东坡羹”中的三种蔬菜,都极平常而富于营养。萝卜能通气、解毒,荠菜有丰富的维生素C,大头菜味道鲜美,加上豆粉,可口而营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种羹汁,能软化中年人的血管,降低血脂,有利吸收,营养丰富,所以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美食。苏东坡认为,菜羹进入人之口中,能帮助口中产生津水,有利于消化。“勿语贵公子,以渠醉膻腥”,表示了东坡对菜羹的自信、自豪。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文人名士的影响很大。“东坡羹”、“东坡肉”都以东坡命名,证明了苏轼在饮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北宋人士大夫对扭转中国古代饮食(特别是作羹)偏肉食的习惯起了很大作用。这主要归功于北宋因印刷术的推广而带来的文明进度。加之北宋时内丹功盛行,道家清静无为的哲理更深入士大夫,所以在饮食上讲求以蔬菜为主。先秦时代的牛羹、羊羹、豕羹、犬羹、兔羹、雉羹、鳖羹、鱼羹等,全是荤的,穷人吃不起。苏轼以蔬菜作羹,并在社会广为流行“东坡羹”,其原因一是“东坡羹”的营养价值;二是东坡名满天下的名声。由于“名人效应”,“东坡羹”一直流传至今。

怀念过去时光的诗句打油诗

呵呵!硬是要得,刚刚才看到,现在设计一段对诗(对山歌),但我却不是四川人,语气有误,希望网友不要拍砖!全文两个人物,一男一女,就像刘三姐里的唱腔一样,只不过是四川幺妹子唱噻!好,默默滴奉献如下:

瓜娃子:出山看见藤缠树(哎!)

进城务工干建筑

不做虾爬经风雨

如今还似王老五

白: 幺妹,出来摆一哈嘛!

幺妹子:离乡已有三五载(诶!)

亲戚家中做保姆

虽说生活板安逸

遥望家乡思念苦

白:瓜娃哥,想黑我嗦,爬吆!

瓜娃子:城里工作很辛苦

不过赚钱腰包鼓

如今听说家乡富

返乡就业我上路

幺妹子:心系家乡踏归路

家乡到比城里富

不是当年穷山村

如今已是美丽谷

瓜娃子:村里建起大高楼

养殖加工我带头

听说还有创业款

只要勤劳就不愁

幺妹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国家有个好领导

各种鼓励各种爱

瓜娃哥哥没烦恼

瓜娃子:说起爱来我好累(噻!)

城里女娃太娇贵

哪比得上我幺妹

看在眼里心里醉

幺妹子:要摘红豆寄相思

是否真心未相知

回乡以后看表现

耍个朋友相个面

合唱道:返乡就业政策好

发财致富不用跑

何必天涯到海角

开着勤劳来酷跑

爹娘身边也需要

父老乡亲人气高

瓜娃子:说不定就结姻缘

幺妹子:来年生个大胖小!

白:哎呀!你个瓜娃子,好坏嗦!说你瓜,你硬是瓜,半夜起来扫院坝,别个婆娘你喊妈。

“赵四风流朱五狂”,朱五究竟是谁?其父北洋名流,家族非同寻常

1. 打油诗关于吃的诗句

打油诗关于吃的诗句 1. 关于吃的诗句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饮食风情诗词选

甘薯

青藤绿叶满畦爬,胖体红颜串串瓜。

貌不惊人心地美,浑身是宝献农家。

花生

田野山坡尽是家,丛丛绿叶衬黄花。

深埋根底长生果,不露锋芒品性嘉。

燕江美食园小吃

几回光顾齿留香,美食名园耐品尝。

花样繁多风味足,民间小吃韵悠长。

葡萄

葡萄架下溢清香,瓜果垂涎任品尝。

靓丽姑娘歌伴舞,甘甜美味永珍藏。

够不够?

2. 关于吃的诗句,谁有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食猪肉》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是时也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真管。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 陆游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 吃茗粥作 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煮粥行 尤侗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食笋 白居易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五古·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现代的诗词: 甘薯 青藤绿叶满畦爬,胖体红颜串串瓜。 貌不惊人心地美,浑身是宝献农家。 花生 田野山坡尽是家,丛丛绿叶衬黄花。 深埋根底长生果,不露锋芒品性嘉。 燕江美食园小吃 几回光顾齿留香,美食名园耐品尝。 花样繁多风味足,民间小吃韵悠长。 靖安椪柑吟 形美味浓鲜果珍,健脾润肺九州闻。 产销两旺年超亿,绿色“香田”出国门。 靖安娃娃鱼 濒危物种叹珍稀,繁育放流举世奇。 翘企明年鱼上市,佳肴佐酒欲涎垂。 绿色食品 天然食品神,返扑又归真。绿色无污染,清醇可健身。 田畴千里碧,棚室四时春。淡饭粗茶饱,青蔬弥足珍。 绿水茶苑品茶 温馨雅室正阳春,宾至如归笑语频。 冷气舒身身解暑,热茶润口口生津。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绿韵悠悠今胜古,香茗似酒醉游人。 行香子·清水笋 沐浴春阳,毕露锋芒。一宵间、列队成行。下山进厂,净体清裳。看料精选,工精制,品精装。 天然美食,绿色家常。透晶莹、展玉飘香。畅游商海,远渡东洋。喜绽千花,旺千户,举千觞。

3. 关于吃的诗句有哪些

1.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 《食猪肉》

[宋]苏轼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是时也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真管。

3.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4.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5. 《食笋》

[唐]白居易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6. 《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7. 《朝中措·身闲身健是生涯》

[宋]范成大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8.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 《山居食每不肉戏作》

[宋]陆游

溪友留鱼不忍烹,直将蔬粝送余生;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

莫笑开单成净供,也能扪腹作徐行。

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

10.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 跟吃有关的诗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5. 描写吃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

6. 关于吃饭的诗句

1、《行行重行行》汉代:佚名

原文: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4、《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宋代:陆游

原文: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

译文:蓼菜嫩芽鲜嫩翠绿,饭桌上欢声笑语。望着那人没有把饼分出来,老了不知道还有几年春风。

5、《煮粥行》清代:尤侗

原文: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译文:去年送米的时候有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有几百人。去年领米的有完整的衣服,今年看见领粥的都瘦的皮包骨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陷落敌手。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后来广为流传的打油诗《哀沈阳》: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为讽刺张学良在北平沉迷声色犬马,丧地辱国,马君武特将当时很有名的三位名媛写进了这首打油诗。“赵四”即后来张学良的夫人赵一荻,“蝴蝶”即正当红的上海滩影星胡蝶,朱五即当时北平城三大家族之一朱家的五**朱湄筠。

因为这首打油诗一经刊出,便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一时间,张学良成为众矢之的,而这三位名媛也不同程度地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其实,这不是 历史 的真相。

据香港 历史 学家丁新豹考证的结论,“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正和朋友一起吃饭看戏,当接到日军突袭沈阳的电话后,他随即离席,赶回了协和医院(当时张学良正在协和医院调养身体),也就是说,当晚他根本没有同“红颜祸水”混在一起,也没有在舞池里醉生梦。

晚年,张学良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口述 历史 时,曾专门谈到这一段往事。张学良说:“我最恨马君武的那句诗了,就是‘赵四风流朱五狂’那首。这个朱五是谁呢?朱五就是朱启 钤的五**,她是我秘书朱光沐的太太。他俩结婚的时候,是我给他们主婚。她小的时候,我就认得她,我同她的姐姐是朋友,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她的四姐还嫁给了我的一位副官。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朱五没有任何关系。 ”

张学良的这段回忆,映照出了张家和朱家有着匪浅的交情。事实上也是如此,有许多民国人物都曾讲过,当时北方有张吴朱三大家族。张家称豪门,很显然是因为张作霖、张学良一度是北方霸主,吴家也不难理解,吴俊升乃奉系二号人物,张家父子权势如日中天,吴家自然水涨船高。比较特殊的是朱家,究竟是何许人也,凭什么能够和张吴两家并称北方三大家族呢?

要讲清楚这一切,还得从民国传奇人物朱启 钤说起——

朱启 钤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人,幼孤家贫,所幸他有一个好姨父,此人便是后来做到晚清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据说长相酷似同治的 瞿鸿禨。

光绪九年(1881年),九岁的朱启钤受教于姨父 瞿鸿禨,励志读书。稍长之后,他结交湘江有志少年唐才常、杨笃生、张邵希等人,从此中断寻常的读书路,渐有维新图强之心。

十七岁那年,朱启 钤 与陈光 矶结婚。陈氏乃清廷驻英、法、比使馆参赞陈远济的侄女。这段姻缘 朱启 钤 算是高攀,据说陈家颇为欣赏他的面相,说他有厚德稳健之相,日后必能扎根一方,长成参天大树。

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朱启 钤 一生中具有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瞿鸿禨简放四川学政,朱启 钤 跟随左右,从此开启了波澜起伏的人生。

值得一说的是,朱启 钤 在晚清没有考取任何功名,但十九岁小小年纪,他便能够代瞿阅卷,可见此人读书是不俗的,也是有过人见地的。

瞿鸿禨虽然后来属于清流派,但栽培起朱启 钤 来,他却颇为实际而世俗。到了四川第二年,他便纳粟为朱启 钤 捐了官府差事,让其先后在盐务、工程等具体事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光绪二十二年,二十四岁的朱启 钤 遭遇了不幸,他的原配夫人陈氏抛下一对幼子,病逝于泸州。然而,朱启 钤 确是有福之人,自四川返回湖南后,他很快就续娶了贵阳 于德懋之长女宝珊为继室。这于氏不仅贤惠,婚后即资助丈夫捐官,而且十分旺夫,尤其在朱家开枝散叶上。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瞿鸿禨调入京城,这一次,他同样带上了朱启 钤 。起先,在瞿鸿禨的运作下,朱启 钤 在京师大学堂译文馆任工程提调,不久因为能力出众,升任译文馆工程监督。

当时的译文馆,是培养新式外交人才的地方,朱启 钤 在此,不仅结识了一生的挚交章士钊,而且遇到了徐世昌、袁世凯这样的北洋人物。

袁世凯、徐世昌,都是识人的高手,察觉到朱启 钤 是难得的干才后,当年冬天,他们便将其揽入北洋阵营。

由此,朱启 钤 踩上高梯,开始了仕途的飞黄腾达。

袁世凯官场用人,道行极深,对付政敌,他从来都是又拉又打。正因为如此,他重用了敌瞿鸿禨的外甥朱启 钤 ,给了他一个京师内城巡警厅厅丞的显要差事。

在袁世凯手底下,朱启 钤 将官场分寸拿捏得极恰当,一方面他感念袁氏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从未变节,背叛姨父瞿鸿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瞿鸿禨在与袁世凯的官场争斗中,最终败北。见到姨父被革职,朱启 钤 拎得清,他即刻递交辞呈,誓与姨父共进退。

此举虽是背离北洋系,结果却赢得了北洋系的尊重。

一年后,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保奏朱启 钤 为蒙疆事务局督办。为了家族前程,朱启 钤 并不迂腐,他拜见姨父大人,说明官场胜负如同春秋之变,赢得姨父的谅解后,他抖擞精神,旋即出关,开启新的仕途征程。

宣统元年(1909年),朱启 钤 受命远赴俄属西伯利亚、日本北海道等地考察。回国后,徐世昌又推荐他担任邮传部丞,参上行走兼津浦铁路北段总办。

1912年民国建立后,朱启 钤 先后出任 北洋政府陆徽祥、赵秉钧内阁交通总长。值得一说的是,1913年7月,他向袁大总统呈递报告,请规定四时节令假期,袁批准“春节”一项,同意春节例行放假。自此,农历岁首元旦改成“春节”,沿用至今。

1913年,民国二年,因为北洋政府动荡,四十一岁的朱启 钤 因乱得势,在7月17日、18日,代理了两天的国务总理。8月,熊希龄组阁,朱启 钤 改任内务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

民国报人曹聚仁曾评价朱启钤——桂老当然不是“圣人”,也不是“豪杰”,他们都是会做官的人;他从任陆阁的交通总长起,历赵(秉钧)、熊(希龄)、孙(宝琦)、段(祺瑞)、徐(世昌)诸内阁,一直维持其阁员的地位,任交通或内务总长。

朱启 钤 之所以如此宦海长青,官场造诣是其次,主要在于他有着那个时代官场所缺乏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在担任内务总长期间,朱启 钤 几乎总揽了京城改造的所有重大事项,例如:在西苑辟新华门;拆除皇城宫墙,开通东西长安街,南、北池子大街;改造前门箭楼,形成今日前门箭楼的面貌;改社稷坛为中央公园等等。

因为对京城改造贡献极大,声誉愈加隆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朱家成了京城的名门一族。

1915年,对四十三岁的朱启 钤 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为担任过袁氏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袁氏倒台后,他惨遭通缉。当时,有许多人骂他,也有许多人为他叫冤,但朱启 钤 对这一段遭遇只说过一个字,那就是在他的年谱上留下一句,袁氏“知”他。

这一个“知”字,是落井下石、存心粉饰所不能比的。也许是公道自在人心,也许是为官有口皆碑,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很快撤销了针对朱启 钤 的通缉令,理由是“其才尚可用”。

随后的一个时期,朱启 钤 为南北议和积极奔走,但在内心深处,他已厌倦乱局下政治的残酷与肮脏,开始转向实业救国、文化兴国。

机缘巧合。

有一次,朱启 钤 途径南京,偶然在当地一个著名藏书家那里发现了一本古书《营造法式》。凭借多年的文化修为,他当场断定这本书是中国宋代以前建筑记载最完备的一本书,是真正的宝贝。

为了破译书中的古汉字,真正搞懂掌握这部门巨著的内容,朱启 钤 以令人钦佩的执著精神,花巨资请来各方精英,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等人。

为研究这部巨著,中国营造学社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尤其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实地考察,至今仍然是民国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七七事变”后不久,北平陷落。

1937年年底,在日本特务喜多的幕后操纵下,以汉奸王克敏为首的伪“北平临时政府”成立。日本人授意王克敏亲自出面,动员朱启 钤 出任伪“北平市长”。

事关民族大义,朱启 钤 以全力编纂《贵州碑传集》为由加以拒绝,言称自己早已无心政治。日本人不肯罢休,随即派出大批特务监视朱家当时的住所赵堂子胡同,不久又以征用房屋为名,强迫朱启 钤 一家搬家。

朱家当时在赵堂子胡同的住所,是朱启 钤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购置的一所未完工的建筑,朱启 钤 买下后自己重新设计、督造,建成后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前半部给中国营造学社使用,后半部是朱家家宅。

为了抗战,朱启 钤 率领全家,义无反顾地搬出了这处大宅,在随后黑暗的日子里,为防止日本人进一步迫害,他“装病”、“写遗嘱”,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未与王克敏等汉奸同流合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感念朱启 钤 的气节,不仅发还了赵堂子胡同的住宅,而且在怀仁堂还特意宴请了他。

那一时期,朱启 钤 除了宁可毁家,誓不落水外,还有一项大义之举,也是美谈。

朱启 钤 是民国有名的收藏大家,他的收藏意识最早起源于外祖父 傅青余,傅曾任河南按察使。启铃三岁时,其父朱梓皋回黔乡试,途径贵州玉屏县时不幸于覆舟。母亲傅梦琼即携幼子启铃长期居住在外公家,外公喜好收藏,耳濡目染,后来他便有了收藏之心。

朱启 钤 的收藏,除了古本书画,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是宋、元、明、清的 缂丝珍品。1924年,日本实业巨子大仓喜八郎88岁“米”寿,因朱氏所经营的山东枣庄中兴煤矿与大仓有业务往来,朱启 钤 即以贵州陈年茅台为其祝寿。大仓得知朱启 钤 正闲居在天津,手头并不宽裕,提出愿以100万的高价收购朱家缂丝藏品,结果遭到委婉拒绝。

后来,眼见时局动荡,朱启 钤 将这批藏品转让给了张学良,仅收大洋二十万,前提条件只有一个,无论何时不得售以外国人。

“九一八事变”后,这批 缂丝珍品不幸落入日本人之手,此时张学良已无暇顾及,但朱启 钤 却没有放弃。后来,他通过盟兄弟荣厚德的关系,设法让溥仪的“伪满帝室”宣布其为“国宝”,系供“皇帝”溥仪赏赐他人的藏品,日本人因此不敢擅动,存于奉天博物馆。

抗战胜利后,亲自到沈阳,安排这批藏品空运北平,先存中央银行,又存故宫博物馆,最终落脚辽宁省博物馆。

讲到这里,如果说朱启 钤 是朱氏家族在京城成为名门望族之根系的话,那朱家两子八千金则促成了家族的枝繁叶茂,闻名遐迩。

朱家这两子八女,没有败家的,都是给家族贴金带彩的。

这一点,对于中国传统大家族而言,太幸运,也太重要了。

朱家大公子朱泽农,南开高材生,与同窗。1957年拜访朱家,一口就说出朱家大公子是南开五班的学生。

朱家二公子朱海北,当时北平城有名的翩翩公子。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在其口述 历史 中,曾专门讲到朱海北,赞他风流倜傥,当年曾追求过“冬皇”孟小冬,其人非常有派头,性情也好,绝非一般的纨绔子弟。

当然,比起两位公子,朱家的八千金才是将家族门楣发扬光大的关键所在,当时北平城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朱家一棵树,每根枝头都落在一只金凤凰。

朱家二**朱淇筠嫁给了口中的“南开学长”章以吴;四**嫁给了张学良的亲信副官吴敬安;五**朱湄筠嫁给了张学良的秘书朱光沐;六**朱洛筠嫁给了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九**嫁给了吴俊升的独子、张学良的拜把兄弟吴幼权。

由此可见,当年北平城的三大家族,相互间的纽带便是朱家的千金。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特意请章士钊给朱启 钤 写信,劝说他留在大陆,不要去香港、台湾。上海解放后,又派朱启 钤 外孙章文晋赶往上海,将朱启 钤 接到北京,定居在东四八条的一处大宅院内。

投入新中国的怀抱,朱启 钤 爱国心切,很快将中兴轮船滞留香港的九条轮船,召回国内支援国内海运。

1950年代,人民政府决定扩建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指示有关部门征求朱启 钤 的意见。

朱启 钤 谈了几点:一、天安门广场的周围,不要修建高于天安门城楼的建筑;二、扩建广场,移动华表时,要注意保护。特别是西边的那座华表,庚子年曾被打坏过,底座有钢 箍,移动时要注意;三、广场上东西两面的“三座门”,尽量不拆;四、东西“三座门”之间南面的花墙是民国二年为了与东交民巷外国的练兵场隔绝,在改建新华门的同时修建的,并非古迹,可以拆除。

如今看来,这几点都是真知灼见。

1961年10月12日,朱启 钤 九十寿辰,送来了祝寿花篮,并应邀到朱家吃了一顿“便饭”。

吃饭时,对朱启 钤 风趣地说,你当过总理,我也是总理,我们这是“两个总理的交往”。

也就是在这一年,朱家五**朱湄筠为充当“信使”,为家族再次增添了荣光。

1961年12月12日,在纪念25周年的宴会上,回忆起当年他在延安、西安多次会晤张学良的往事,即席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在座的张学良二弟张学铭、四弟张学思和许多东北军旧部潸然泪下。

面对此情此景,越发思念在台湾幽禁的张学良,萌生了与他通信,送去大陆亲友问候的设想。

可是海峡两岸咫尺天涯,派谁去充当“信使”,最为保险可靠呢?

想到朱家与张学良的特殊渊源,以及马君武在1931年的那次乱点鸳鸯谱,将目光投向了朱家五**朱湄筠。

朱湄筠当时定居在香港,获悉有与张学良通信的念想,十分感动,当场答应北京来的联络员,一定亲往台湾转交密信。

确定了朱家这位“信使”,这才动笔写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饱含深意、仅有16个字的密信: 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这封既无收信人名号,也没有写信人署名的特殊信件,是考虑到当时台湾当局对张学良严加监控的情势而有意为之。他相信张学良肯定能够认出他的笔迹,因为他们之间有过多次书函往来的 历史 。

除了国家情怀,还想到了亲情,为此,他让张学铭和张学思给大哥张学良各写了一封家书。

朱湄筠接到这三封信后,密封在一只精致糖果盒的底层,然后正式向台湾当局申请赴台探亲。在台湾亲友们的鼎力相助下,朱湄筠于1962年4月顺利进入台岛。然后,到了台北之后,朱湄筠发现张学良的行动自由十分有限,身边有众多不明身份的“保镖”跟随,如果贸然去见面,很可能引起警觉。

于是,朱湄筠在台北住下来,耐心地等待机会。

1962年10月,朱湄筠得知张学良将在一次活动中公开露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找到早年熟知的黄仁霖(此人是国民党励志社总干事,的大管家),请他将一个糖果盒转交给当时正住在董显光家中的张学良夫妇。

黄仁霖不知道糖果盒里的秘密,爽快地答应了老朋友的请托。

张学良拿到糖果盒,得知是昔日绯闻舞伴朱家五**特意送来了,立即就意识到其中必定藏有玄机。

打开一看,三封弥足珍贵的书信映入眼帘。

那一刻,张学良的心情可想而知······

晚年,朱湄筠随子女移居加拿大。1991年,张学良夫妇在美国夏威夷定居后,她才得以与张学良夫妇见面,那时,距离“赵四风流朱五狂”已过去了整整六十年。